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振的背景下,中国多个城市近期纷纷推出了一系列"购房落户”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消费。而自去年11月启动的第一轮楼市新政效应目前逐渐淡化,各界都在期待第二阶段的楼市刺激政策。(中新网2月17日电)
"购房落户”不是什么新创意,它始见于上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市场,较早推出购房入户政策的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仿效者越来越多。后来,因购房落户政策缺乏起点公平性性,导致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教育、社保负担较重等连锁性问题,不少城市相继取消。如今,"购房落户”旧政重提,折射出某些地方面对当前楼市持续低迷而不得不重开"旧偏方”的焦虑心态,将其视为拯救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购房落户,对当下楼市来说,只能是末路穷途之举。
长期以来,户口成为进城农民工和其他外来人口的一道门坎。外地人来到大城市,户口就象一把悬在他们头顶上的"命运之剑”,一切听任它的安排。有谚曰:"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乡村一所房”。户口这个因出生地不同而开掘出来的"城乡鸿沟”,多少年来一直成为社会和谐与公平之障。最高决策层正在推进的户籍制度改革,终极目的就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和社会公平和谐,让农民工以及进入城市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市民享有同等待遇,而"购房落户”将户口与商品房"捆绑搭售”,与之正好背道而驰,让大量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在看到一线希望之时仍望"户”兴叹。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退潮的时候,谁穿没穿裤头看得一清二楚,"购房入户”让贫富悬殊立马显现出来。它的立竿见影之效就是有钱人买房子顺带"买”户口,或"买”户口顺带买房子,照单拿下,而买不起房子的人只得"暂住”在出租屋里坐等廉租房政策惠顾,面对因户籍歧视而带来的种种不便和阻碍只能忍气吞声。城市不是原居民的城市,也不是富人阶层的城市,更不是社会精英的城市,而是全社会的城市,是包括农民工在内全体市民的城市,那么,为什么外来者要首先拿得出买房钱才能获得城市户籍与社会保障?"购房落户”除了能救楼市之急之外,还有什么益处?
一个向善的制度不仅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而且能引导人们向善,这是所有制度的原旨与本义。购房落户政策一出台就将穷人推到一旁,将富人捧在掌中,失去公信力是正常的预期。可能在短期内会对楼市有一些拉动效应,但从长远计,由于它的"劣根性”,只能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