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当前位置: 北京写字楼网 >> 新闻中心 >> 商业地产 >> 新闻详情

大学生创业就要放手一搏

北京写字楼网    来源:        浏览:

当然,就业的压力是巨大的,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普通教育让待业大学生失去了一定的优势,同时,缺少工作经验也让大学生们难上加难。

在严峻的形势下,有些人"幸运”的顺利就业,而有些人则不得不需要耐心等待,当然,除了这些人,还有一些不愿等待的大学生大胆的步入了创业者的行列,比如,下面这三位身出名牌大学,却甘愿冒险创业的大学生。

第一位:2007年,王乙臣从清华大学广告专业毕业后,在北京最繁华商业地段之一的西单,租下一间门脸做起了小买卖。这位25岁的东北姑娘立志打造中国最好的女性饰品品牌。两年来,她已经在北京拥有了3家店面。

问其怎么想的?她说:"如果毕业时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也许胆怯和依赖就会慢慢扩大,创业可能真的只能成为曾经的梦想。”"青春、激情,以及按捺不住的跃跃欲试,最终促成我一头扎进创业中。”说此话时,她充满了坚定。

第二位: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叶路春,在人大附近开了一个"宜客”快餐店。他做着餐馆服务员的所有活计,这个被他视为责任和理想的项目,已经维持了3年。

"卖一个鸡腿,也就只能挣上一两毛钱。”尽管大学时代的"宜客”并没有给叶路春的团队带来多少盈利,但在毕业后伙伴们各奔前程时,叶路春却在工作3天后悄悄回到了"宜客”。

"我不太愿意受约束,况且,人一辈子总要'倒腾’点东西出来。”叶路春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业动机。

第三位:当年的北京大学软微学院团委书记孔令博,带着伙伴们共同筹集的3万多块钱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为此辞去了在北京大学软微学院一份不错的工作。在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这颇需要些"壮士断腕”的勇气。

两年时间里,孔令博的创业路从"音乐T恤”走到"电子菜单”,公司也从刚起步时的"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的过百万资产。他说:"要创业,就要在认识自身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社会。”

应该说,这可能只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而失败者不仅有之,而且绝不在少数。但是,作为同为大学生的年轻一代,这些成功者却为那些还在等待的人做出了榜样。青年时期应该说是创业的黄金时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们很适合去创业,不论最终成功与否,你至少拼搏与努力过,年轻没有失败,在等待中浪费光阴才是失败。

 

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自:XXX网(非本站原创)”的新闻稿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连系本站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