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这几天,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盯中国的"首都副中心”——雄安。有小道消息说,那里原来6000都卖不动的房子,现在没有3万元/平米都不卖。来自深圳的款爷,扛着一麻袋的钞票到雄安买房,却被告知所有的售楼处已经暂停销售,交易中心也暂停过户,要想买房,只能和买主私下交易,而且买主随时可能违约。
然而,几乎没有人看到,就在大笔炒房资金北上,买房无门时,我们脚下的机会,相比八字还没有一撇的雄安,已经发展成熟,并且确定会在20年内建成全球城市的上海,显然投资的风险要小太多,而且城市中心的房价也就3万元/平米。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雄安的规划获批,并开始大幅度实施。最大的受益者,并非临安,而是上海。上海有机会重新在接近100年之后,成为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南移:一个重要的变数
尽管,早在十几年前,上海就已经被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但很多人却不看号,这个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
一位上海资深媒体人说,上海成为金融中心有先天条件的缺失,一行三会总部都在北京,不在上海;中农工建四大银行的总部也在北京,不在上海;上海解决不了政策制定、项目审批等一系列问题,根本成不了金融中心。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虽然上海有较完善的市场化金融体系,但是一遇到全国性的合作,或者合作合同金额较高,就往往要去北京审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海金融中心的定位和功能。
连跑金融的记者也感叹,除非审批权力下放,否则上海真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金融中心。
有个段子说明上海的尴尬,人们说要冒险,就去深圳。深圳是各种创意的试验品,不一定合规,但一定能找出新模式,开发新产品;北京是各种政策制订者,深圳尝试成功的模式,由北京制订政策和法规后,推广向全国;上海只能是政策的执行者,在政策的边界内,最充分地利用好现有政策给出的空间。
实际上,从央行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海金融中心地位一直很脆弱。截至去年12月31日,在四个社会融资规模超过万亿的省市里,上海是最少的,只有1.14万亿,要比北京少2000亿,比邻居江苏少5300多亿,比第一名的广东少1万亿。
而且这一现象并非去年才发生,在前一年的2015年,上海就是四省市融资总规模最少的,只有8500多亿,而当年度北京的社会融资规模是最高的,达到1.5万亿。
不过,去年开始,广东和江苏开始超过了北京,广东更是超出北京社会融资总规模更是超过北京接近6成,这一现象几乎是过去四年第一次发生。
这很可能代表着金融中心南移地趋向。
2014年2月16日,领导人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提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核心功能。公众号"第一财经资讯”认为,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就是指与四个中心不相符的城市功能,其中就包括了金融。
如果,北京地金融中心真地外迁,那么,很有可能取代北京金融中心地位的,不是雄安,而是深圳和上海,毕竟非首都功能的迁移,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和深圳,需要承担更多的职责。
写字楼市场抄底良机
实际上,上海和深圳之前就不断在加码金融中心建设。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去年就落户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以及上海保险交易所,此前还引入的国家要素市场类型相当丰富,此前就已经拥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形成了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了国家级要素市场集群,围绕这个要素市场集群,上海不仅有能力开发大批的金融衍生品,推向投资市场,更有机会定价全球资源,从而获得更多全球金融资本青睐。
截至目前,陆家嘴已经有9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76家持牌类金融机构,1000余家法律、会计、审计等商务服务企业,有90幢写字楼年缴纳税收超亿元。
在国际金融机构眼中,上海的写字楼租金还算是便宜的。目前,陆家嘴的写字楼租金最高价格已经达到20元/平米/天,但这个价格如果拿来和全球其他金融市场的写字楼市场的平均价格相比,仍然是相当低廉。
仲量联行统计数据现实,香港的甲级写字楼租赁成本每年每平方英尺租金为302美元,为全球第一贵,远超第二名纽约西区的197美元和第三名伦敦中城区的194美元。而上海写字楼租金最高的上海中心,报价连100美元都不到。
由于,写字楼市场价格,更多由租金决定。因此,大部分上海写字楼的销售价格,都比同区域的住宅便宜很多。比如,上海西区某内环内项目的住宅部分,销售价格超过10万元/平米,但在中的写字楼整体转让价格却非常便宜,每平米单价不到6万元/平方米。
其他核心区位的写字楼,甚至不用6万元/平米就能买到,城市副中心如大虹桥地区的写字楼受价更为低廉。比如国家会展中心旁边的虹桥世界中心的写字楼销售报价只有5万元/平米,虹桥天街的销售报价只有5.5万元/平米。
国际金融机构已经瞄准了其中的商机,新加坡新桥腾飞集团就在上海人民广场附近,于近期收购了一栋地上总建筑面积约2488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850平方米的写字楼。
而来自大宗市场的消息,目前有意跃跃欲试,意图在上海商办市场收楼的外资机构数量不少。根据国际五大行的统计,去年上海大宗物业的成交金额超过700亿元,其中大部分是写字楼项目。今年这一市场的成交量有机会进一步放大。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