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房价下来了,成交量正在上去。2008年10月底以来,在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中,购房者对市场的预期正在转变,楼市期待"回暖”。
在观望中等待
房价过高,就连住房"刚性需求”都难逃它的致命打击。
陈苏永,年近三十,新婚,福州一家大企业的白领,是众多开发商心目中标准的"刚性需求”。"今年2月份,我结婚时没有买房。”陈苏永说,"理由很简单,当时的福州房价完全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去年底,尽管金融调控措施给福州市区的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的成交量萎缩,但房价仍向上直追万元高位。"买一套三室两厅的贷款一定会透支掉下半辈子的收入,而且这么高的房价很可能会降下来。”就这样,陈苏永在租来的新房里观望等待。
那段时期,楼市量缩价涨的行情几乎在各大城市通行。陈苏永有一批大学同学留在北京工作,他们都是标准的"刚性需求”,但他们几乎都选择租房,在观望中等待。
这与2008年前的两年形成鲜明对比,在"买涨不买落”的心态及市场炒作推波助澜下,恐慌购房现象比比皆是。同时,部分开发商的"中国楼市的刚性需求量巨大”等言论也使持币待购者跃跃欲试。"涨价的预期和银行贷款支撑着楼市的火爆,当两者同时逆转时,在相互作用下就加剧了楼市的逆转。”浙江大学江万龄国际经济与金融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景乃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而2008年的楼市,在一片寂静的观望中,住房的"刚性需求”恍然不见。
今年前3个季度,北京、福州等城市的新房成交量比去年同期相比都下降了接近一半。景乃权告诉记者,据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市商品房的销售面积继续下跌了12.9%。"杭州居民对房屋的整体需求仍在降,需求的刚性就没能显现出来。”
"今年前3个季度,北京市四环以内成交均价仍为1
编辑: